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中语文知识大全高中语文学习方法高三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正文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10-20 00:38:14]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阅读:8945
概要: 5.(1)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2)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3)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4)五十而知天命 七十而从心所欲6.【解答提示】口语化、善用短句,对比。应举例分析。7.【解答提示】通过年龄、身体状况、相貌、个头,写刘四爷的虎相,照应上文对刘四爷性格为人的描写,引出“虎妞”和祥子,为下文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度作了铺垫和对比,为后来祥子做女婿作了铺垫。8.【解答提示】有追求,有理想;勤劳本分;保持本色,真诚自然;讲究干净;脾气好,受人言语。9.【解答提示】祥子。写刘四爷是为了引出祥子,侧面详写了祥子的性格。10.(1)成分残缺,在“命名”前加“被”。(2)成分残缺,总结了后面缺宾语,可在改革和发展后加“的经验”。(3)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4)“大约”与“多”重复。(5)词义重复。“每个缶”和“均价”表述重复。11.描写了绿水淙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答案,标签:学习方法大全,高中学习方法,http://www.kmf8.com

5.(1)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2)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3)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4)五十而知天命 七十而从心所欲

6.【解答提示】口语化、善用短句,对比。应举例分析。

7.【解答提示】通过年龄、身体状况、相貌、个头,写刘四爷的虎相,照应上文对刘四爷性格为人的描写,引出“虎妞”和祥子,为下文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度作了铺垫和对比,为后来祥子做女婿作了铺垫。

8.【解答提示】有追求,有理想;勤劳本分;保持本色,真诚自然;讲究干净;脾气好,受人言语。

9.【解答提示】祥子。写刘四爷是为了引出祥子,侧面详写了祥子的性格。

10.(1)成分残缺,在“命名”前加“被”。(2)成分残缺,总结了后面缺宾语,可在改革和发展后加“的经验”。(3)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4)“大约”与“多”重复。(5)词义重复。“每个缶”和“均价”表述重复。

11.描写了绿水淙淙,飞絮飘舞,梨花满地的农美的暮春之景,景物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技巧,选取暮春典型景物,让人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12. “碧瓦”,自然令人联想到华美宅邸,再联系绣幕、赤栏桥等景物,暗指南宋小朝廷歌舞西湖,燕雀巢于幕上,不知祸之将至。讽刺南宋君臣沉醉临安,忘却国耻。诗歌表面写景,实际是感情至深的情语,寄兴亡之感于明丽的景物描写中,批评南宋朝廷沉醉歌舞,不管国事的做法。

13. 答:第一次葬花黛玉认为宝玉想把落花送入池中的做法不妥,因为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会糟蹋花,于是两人一起将花葬在黛玉原来的花冢里。第二次是起因是黛玉错疑宝玉,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未发泄,又勾起了伤春愁思,于是把残花拿去掩埋。

练习六

1.肃穆mù 舷梯xián 湔雪jiān 赎罪shú 一瘸一拐qué 煤屑xiè 踱步duó 点缀zhuì 料峭qiào 按摩mó逻辑jí 跳蚤zǎo 纳闷mèn 间或jiàn 熙熙攘攘rǎng诧异chà 阜盛fù 谬种miù 瞋视chēn惴惴不安zhuì

2.A(B、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将前半句中的“是否”“能否”去掉。C、缺宾语,应在“处于超负荷运转”后加“的状态”。D.并列不当,“枪支”就是武器。将“武器物资”改为“及其他军用物资”)

3.间(机会)(之间)(一会儿) (量词)(间隙,空隙) (隔离)(间或) (离间)(秘密地,悄悄地)(参与)(间月:隔月,一个月以上)(间关:形容鸟声宛转)(顷刻)(间谍) (表时间有时、偶然)(表状态,从小路)(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两事物的当中)

靡(不,无)(后退)(浪费)(倒下)(浪费)

4.(用作代词。相当于“你”)(用作代词。相当于“你的”) (用作代词。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用作连词。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若”和“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如,像)

5.(1)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5)何事长向别时圆 (6)必先利其器 (7)风正一帆悬

6.【答案】C【解析】A.“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并不能说“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B.将“感受”与“领略”两概念对等,原文“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D.并非角度不同,而是“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7.(6分)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2分)

(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2分)

(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2分)

细则:(1)关键词:感受(2)关键词:感受力(领略力)不同(3)关键词:“静”中得“趣”。

(注意:思路的顺序不能颠倒)

感悟:1)审清题目,概括段落,宁多不漏,分条列举;2)按序答题;3)“字写清楚得分点会高不少”;4)多答,分点答,写上序号。

误区:只答有把握的,不答或不敢答没有把握的答案;答到即止,不再多答,互相交错,只得一半分;字迹不清,给阅卷者增加判定难度。

8.(6分)作者所说的“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就懂得“静趣”了?

(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2分)

(2)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1分)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1分)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1分)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静趣”。(1分)

细则:(1)抓住“空灵”(1分)、“妙悟”(1分)(“领悟”、 “领略”等不得分)

(2)注意:①必须结合小林一茶的俳句展开分析,否则得0分;

②意思必须正确,即“只有主体作者的心境空灵、摆脱物界喧嘈、非功利性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情趣,才能发现苍蝇搓手搓脚的自在情态,从而觉得四周充满乐趣”,否则得0分

细则:

①作者心界空灵

②作者摆脱物界喧嘈、非功利性

③苍蝇搓手搓脚的自在情态 (以上三点,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大全,高中学习方法高中学习网 -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 -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上一篇:2016届高三语文寒假作业答案